搜宝书画频道动态正文

文字奇石趣谈

2013-06-09 12:46:45 来源: 搜宝网推荐人:

摘要:

推荐关键字

                                               作者: 刘先令
     文字石属于奇石中的另类,它虽然在图案石的范畴之内,但却与“图案”毫无关系。它是用纹理或色彩的深浅变化来形成“语言”,然后再用它来直接表明自己的内涵。
     文字奇石的表达一般比较直露明了,简单易懂,当然也有例外。目前发现的“书体”文字石较多,它包括篆、隶、楷、行几种书体,而其中尤宜篆书为多。石面上的“篆书”(图1“篆书”)大多显现出小篆的风格,形体修长,线条流畅,笔画圆润充满韵律而且意趣十足。如果说,“篆书”的形成是多依赖于石体本身的构造,那么说“行书”在石上的形成确实使人费解。行书是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没有草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楷书那样端正。它流畅而简易,险峻而惊奇,非老道之人着实难以把握。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石面上出现的“石”字(图2“行书”),俨然蕴涵着行书的大气和浑厚,既有放纵之情,又有开放、追求之态,笔划严谨且收放自如,令人感慨!
     奇石抽象字包括变异字,是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它没有行书那般严肃,也没有篆书那般圆润,可是它诙谐、幽默,还略带一点滑稽。它可以将字的笔画任意拉长或缩短,也可以将其凭空的添加或裁减。如果仅仅认为它只是在捉弄人的视觉,那就大错特错了。它只是在笑谈之中,悄悄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抽象艺术”而已。这块《福》字石(3#“抽象字”),貌不惊人,体不压众,但曾令好多人无法解读而三缄其口。之所以如此,倒不是因为它的冷僻,而是因为它抽象的比较离奇。“福”字的偏旁不光被抽象成上宽下尖的两块,而且极度压缩;其右边更是怪异,它的高度不仅被无限的放大,“口”被封死,“田”的下半部没了“一竖”,并且开了个口子,宛如张开的大“嘴”。如分解开来看,根本无法辨认。可是,一旦将“谜底”揭开,其超凡脱俗之变化、抽象思维之神奇依然激动着许多人。
     在文字石里,“天书”石是最难辨认的,它非篆非隶,又非行非草,或横或竖,极尽曲折蜿蜒之妙。这块《天书》石(4#“天书字”),笔笔相接,字字相连,但有顿有间,颇有节奏。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含义,但从字里行间中,依稀可以体察到它蕴藏着些许莫名的神秘;透过那粗壮的字体,我们似乎还可以窥视到那远古的点滴信息。恍惚之间,一个模糊的身影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它开口欲言,又戛然而止,只剩下那冷冷的“天书”在与我们对视------
     图画字石是文字石中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奇石,其艺术色彩也最浓郁,它利用抽象的形式将“字”故事化,又将“字”以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其新颖之至,无疑地将成为当今奇石种类中的一颗新星。而这方名为《迎喜图》(5#“迎喜图”)的奇石正是吻合了这个特点。画面中心的“双喜”字被抽象成两个“孩子”,他俩手牵手肩并肩,欢快而兴致勃勃,被其右边的成年人牵着手,走在迎接的路上。因为是“迎喜”,所以他们中无论是“孩子”或是“大人”的身上,无不洋溢着喜悦的神情。然而,这种“神情”不是流露在“面部”,而是表现在他们的“形体”上。其实,“字”本来就是用形体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只是它采用“画”的形式之后,其光彩才更加的夺目。
     书体字是艺术,奇石上的“字”也是艺术,只是其显示的手段和载体不同而已。如果要从寓意和趣味上去辨别高下的话,奇石字可能还要略胜一筹,因为它毕竟来自亿万年前,更何况还是天公造化之物。


(责任编辑:搜宝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搜宝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搜宝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作品

更多
  • 紫藤鸡

    作者:陈半丁/王云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

  • 烟雨漓江

    作者:白雪石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

  • 蟹菊酒香图

    作者:边寿民

    材质:

  • 秋水无声

    作者:常进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

  • 拟米元晖云山烟树图

    作者:查士标

    材质:纸本水墨

  • 梦回故里之九

    作者:晁海

    材质:纸本水墨中国画

  • 庐山

    作者:陈大羽

    材质:

  • 夔门峡道

    作者:陈大羽

    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