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宝书画频道动态正文

如何写好奇石赏析

2013-06-09 12:42:56 来源: 搜宝网推荐人:

摘要:

推荐关键字

                                                 作者:刘先令
     奇石赏析,是欣赏奇石的最高境界,而要写好奇石赏析,其关键是要了解奇石所透露出的主题。 奇石的“主题”是什么?“主题”即是奇石的精髓。一块石头,即使图案繁复或石型怪异,总会有它的主要表现内容。如果找不准石头的主题,或者对其内容“避重就轻”,纵然你是资深的鉴赏家或运用语言的里手,即便措辞精到准确、词句华丽撩眼,也不可能完全展现出石头的真实外貌和内涵,难免不会给人以“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
     要写好奇石赏析,首先必须抓住“主题”。无论是山石,还是水石,无论是象形石,或者是图案石,它们都一览无余地将自己展示给了观赏者。那么,在它们不规则的形体和繁杂的石面上,如何发现“主题”,这就需要调动人们的思维去反复地甄别、比较和辨认,从而在散乱的表现中发现“主题”。发现并掌握了主题,好比牵牛牵住了牛的鼻子,写起文章来顺畅。不抓主题,不抓奇石的核心,就如同航海前不辨方向,迷途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写赏析奇石,就要直入主题或者围绕主题来写,不要写离主题过远的东西。不写主题,而写与主题无关的东西,不仅浪费了自己的笔墨,也令读者一头雾水。这样的赏析例子很多,比如,在某奇石杂志上,一块黄腊石,形状说是“鱼”(我们姑且看作是“鱼”),作者这样赏析道:“当小草有了愿望,它会开出一朵小花;当海蚌有了愿望,它会长出一粒珍珠;当夜空有了愿望,它会派出一颗流星。”原文130余字(连标点也计算在内),仅开场白就用了50余字,占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多,还没有接触到主题。看到这里,仍令读者不,知作者所写为何物。作者接着写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也许,它会把自己变成一条鱼,”好不容易写到“鱼”,可是,作者只轻轻点下“题”又匆匆地离开了,接着说道“无忧无虑的畅游,享受美好的阳光、空气和浪花,在大海的舞台上舒展快乐的梦想。我快乐,因为我自豪。我是一只骄傲的海豚!”如果,作者接着开场白只写“鱼”,将“鱼”的质、形挖掘出来,也不失为一篇好赏析。可是,作者离开“鱼”这个主题,去写“阳光、空气、浪花”和鱼的“感想”。从字里行间人们完全看不出“鱼”的形态和石头的色彩、质地,而令人最不可思议的是,赏析的结尾把“鱼”竟然变成了“海豚”。离开主题的浮想联翩,联想越多,跑题越远。而此篇赏析,不仅离题千里,而且前后主体不一,颇令人失望。
     赏析奇石,除了要围绕主题写之外,还要切忌不可“无病呻吟”。作者为了渲染主题,往往生出了无限的感慨,其实,“生情”极为正常,然而,要“触景”而生,切不可无中生有。如,某奇石杂志上一块黄色腊石,上面光光如也仅黄色而已,而作者为了写出“春”的情调,却任意地添加了如“寒梅、雪、惊蛰和春意”等词句,而这些东西其实与石头根本就没有任何联系。假若,黄石上有一点白、一点绿或一点红,作者触“色”生情,感慨出“寒梅闹春”的情调,也可谓绝佳,然而,事实绝非如此。
     此外,赏析文字切勿艰涩难懂。一些作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和博学多识,往往引经据典,甚至有“越古越雅”的趋势。古雅的文章,不可谓不好,只是写赏析文章要“有的放矢”,要让别人看的懂。读者能看懂,是写作目的第一要义。如若,文章好,人们不得其意,也是枉费了作者的心血,更何况,那些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的庸俗之作呢。
      一篇好的赏析文章,只要抓住石头的主题,不一定堆积词藻,也不一定“古色古香”,也能够将石头的外形和内涵呈现给读者,让观赏者从中有所领悟和启迪,这就达到了目的。好的赏析,读者不看石头,在字里行间里即可了解它的体貌特征、品味出其惊人的意境,甚至定悟出它深远的禅意。“闻其香,而知其味”,好的赏析文章其实就如同制作精良的食品一样,令人闻而欲念大开。



(责任编辑:搜宝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搜宝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搜宝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作品

更多
  • 紫藤鸡

    作者:陈半丁/王云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

  • 烟雨漓江

    作者:白雪石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

  • 蟹菊酒香图

    作者:边寿民

    材质:

  • 秋水无声

    作者:常进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

  • 拟米元晖云山烟树图

    作者:查士标

    材质:纸本水墨

  • 梦回故里之九

    作者:晁海

    材质:纸本水墨中国画

  • 庐山

    作者:陈大羽

    材质:

  • 夔门峡道

    作者:陈大羽

    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