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宝书画频道动态正文

关于《当今的中国奇石界最匮乏的是什么》的调查报告

2013-06-09 10:55:50 来源: 搜宝网推荐人:

摘要:

推荐关键字

                                                 作者:刘先令
     2007年11月16日,我就《当今的中国奇石界最匮乏的是什么》为题,在全国5个网站论坛上征求看法。为了能使意见具有普遍意义和区域代表性,我特意在全国的奇石论坛中选用了北京的《中国观赏石网》、中国收藏家协会石收藏委员会的《中国雅石网》(宁夏银川办)、广西柳州的《中华奇石网》及江苏徐州的《徐州奇石网》和《中国奇石网》。此次调查,历时十天,共收到回帖四十六个,点击量则达到2350人次。回帖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谈的问题涉及到人品、人才、文化、理论、交流、资金、信息、奇石资源及评石标准等多个方面。而其中意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人”的方面,回帖最多,占总回帖的67.39%。由此可见,有关“人”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奇石界的最突出、最急迫、最主要、最值得关注的大问题。
     (一) 关于“人”的问题
     1. 缺乏正直和全面的人才
     石友们似乎对奇石界中一些“人”的品德问题早有察觉和不满,在“调查”发布没多久,就有一位叫“黑铁”的石友第一个站出来发言,其意见简短,但直逼问题的核心,愤怒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当今的中国奇石界最匮乏的是德!”就这一句话,又重新燃起了数位石友的胸中怒火,他们纷纷回帖谴责无“德”之人,并期望改变这种不良的氛围。在奇石的鉴赏、评比及论坛等诸项活动中,人们希望参与“人”能尽量地客观、实事求是并不带有私心,至于其中出现的枝叶末节和水平等问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人们无法容忍“道德”这个最基本的做人的底线被无视和践踏。一个无“德”现象的出现,“污染”的不仅是一段“水流”,而是一个“水源”。“德”是做人之先,“无德”之人如果充斥奇石界,自然就无正义可言。除此之外,一位叫“丫头也爱石”的石友对“人”的要求发表了看法,她说:“最匮乏的是会上网的实力派收藏家,会上网的。”她特别强调了“会上网”三个字。在现代的收藏活动中,是否掌握“上网”的技术,自然就成了鉴别该“人”素质的一个标准,哪怕是“实力派收藏家”,不会上网,无形之中就有了落伍之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不“会上网”,与其说是“技术”的欠缺,倒不如说是“思想观念”的陈旧更准确。对于“人”的素质问题,有位叫“我爱昵的石头”的石友认为最匮乏的是“有自信心、事业心、专业心的人才。”人们寄予“人才”的希望,也是随着奇石界的发展和问题的层出不穷而越来越高的。在有“德”的前提下,人们希望“人”的能力越强越好——会上网、会鉴赏、会写文章,而且能引领大家。这种需求,可以从一位叫“采山钓水”的石友的呼吁中看出,他说:“缺德、缺理论都不错----,最缺的是一只领头羊!”这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发言了,也可以说这是奇石界里众多呼声的浓缩之音。然而,这只“领头羊”被人们千呼万唤,至今还没露出他的庐山真面目。人们希望的“领头羊”,我们可以理解为不仅仅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还可以是一个媒体(网站、报纸、杂志)。只要他(他们)正直、能包容且具有才华,即可担当此重任。石友们之所以如此迫切地呼唤“人才”,甚至拿出了标准,这也正恰恰说明奇石界目前的最大缺欠所在。
     2. 缺乏文化、理论
     文化、理论的匮乏,致使奇石文化发展滞后,这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网名叫“成都好石家”的石友语重心长地说:“最匮乏的是赏石理论的混乱和不完善,赏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使我国赏石界的秩序异常混乱。”奇石理论的匮乏,首先是文化底蕴的不足,再就是艺术修养的缺失所造成的。奇石理论研究的结果,是建立在收藏和文化艺术相结合之上的产物,只单纯收藏或只单纯从事理论上的研究,是不能产生具有指导性的奇石理论的。奇石理论的研究是“静心”和“劳心”的工作,因为它无法直接地产生出经济效益,所以,一直被奇石界所冷落。一边是“需要”,而另一边是“被冷落”,“理论”这面旗帜在奇石界中的落差被体现得如此之大,令人观止。察其原因,正如一位叫“祥福祺”的石友所说:“玩石人缺乏一种心境,心太浮躁。”这话可谓一语中的。如果就目前发生的情况来分析,“浮躁”的岂止是“玩石人”,一些“团体”实乃“浮躁”之源。“浮躁”常与金钱为伴,它是“沉淀”的大敌。静下心来做事,可能是目前最缺乏的一种心态了。而正是这种“缺乏”,致使“我国赏石界的秩序异常混乱”。
     3. 缺乏公平公正和交流
     “公平公正”的问题,其实是“德”在奇石界中的具体体现。人们之所以单独关注这个问题,说明它给石友带来的伤害不少。一位叫“石而不华”的石友感慨地说:“实话太少了。”话虽不多,但内中的无奈确实令人退而三思。另一位叫“日昌漫化”的石友说:“缺的太多了,惟独不缺乏吆喝、吹捧、专家。少点专家,多点实话,少点炒作,多点实际,少点权威,多点虚心。”这是心中的不满,也是愤怒的声讨。所谓的“专家”多了,“实话少了”,瞎话、欺骗的话自然就多了,而最终导致奇石界的环境会越来越险恶。假如一个普通人的“实话少了”,其危害只是一点,而如若要是一个专家或一个团体的“实话少了”,其危害必然是一片。在没有“公平公正”的大环境下,其“交流”也只是纸上谈兵,不会出现以诚相见的现象。石友们希望交流,并渴望在其中获得知识和长进,但是,如愿的似乎很少。所以,名叫“吉林松花石”的石友感慨地说:“匮乏的是真正的交流与鉴赏。”对于“匮乏什么”的问题,一位叫“拌脚石”的石友连续说了九个“真”字。这九个“真”,可谓是如穿喉之箭,重若千钧。可以说,这个“真”的标准并不高,它本应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但在目前的状况下,这个不高的愿望对于绝大多数石友来说,也只能是一种奢望。
     (二) 关于奇石资源问题
     我在调查之先就考虑了奇石的资源问题,因为就某些石种(譬如昆石、灵璧石)来讲,确实面临匮乏和枯竭的前景,这也意味着今后收藏该石的艰难,所以估计此类问题可能比较多。但是,在调查当中,我发现事情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之外,“奇石资源”问题几乎无人触及,而“人”的问题却接踵而来。在“调查”发表的数天之后,只有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叫“飞轮海”的石友才回帖,说道:“奇石资源的匮乏。”其力量之单薄、声音之微弱,令人诧异。按照常理讲,“奇石资源”是藏石之本,无石收藏,岂不成了“无源之水”,这理应是“大事”。但对于这个“大事”,石友们居然闭口不谈,而只谈“人”的问题,岂不是本末倒置?!显然不是。其实,石友们并不是没有意识到某些石种的逐渐匮乏甚至枯竭,而只是认为“人”的问题更迫切于“奇石资源”而已。一位叫“五哥”的石友,带有总结性的意味说:“匮乏的不是资源----,而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在这里意味着什么?它的答案就是“真”,就是“实话”,就是“公平和公正”,说穿了,其根源就是“人”。
     (三) 关于鉴评标准、信息、奇石传世等问题
     至于“鉴评标准、信息、奇石传世”等问题,在此次调查中它们各有一条,没有重复。虽然这些问题也与藏石有关,甚至有些还至关重要,但是其如此弱小的呼声,以至让人误以为是题外话。“鉴评标准、信息”问题,其实是一个附属问题,它们会随着“人”的问题的解决而解决。至于“奇石传世”问题,则属于“时间”问题,可能离此题太远,只能留待于后人。我之所以将此类问题写出,只是想与“人”的问题作一对比,孰轻孰重,世人自有定论。
     (四) 结束语
     调查结束了,奇石界中真正的“匮乏”问题已显赫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今后的路应该怎样走,显然已成了奇石界“兴亡”的关键所在,这不能不令所有的参与者——个人、网络、协会、媒体去思索。人们在思索的同时,更要反问和自律——“奇石兴亡,石友有责”,我(我们)做的如何?!


(责任编辑:搜宝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搜宝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搜宝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奇石的品类决定奇石的价值

推荐作品

更多
  • 紫藤鸡

    作者:陈半丁/王云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

  • 烟雨漓江

    作者:白雪石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

  • 蟹菊酒香图

    作者:边寿民

    材质:

  • 秋水无声

    作者:常进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

  • 拟米元晖云山烟树图

    作者:查士标

    材质:纸本水墨

  • 梦回故里之九

    作者:晁海

    材质:纸本水墨中国画

  • 庐山

    作者:陈大羽

    材质:

  • 夔门峡道

    作者:陈大羽

    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