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广记连载(三)

发布时间:2017-07-31 10:33:27

石林广记三十四

阿拉善,千里万里来看你
          
        自有幸参加2105年在内蒙阿拉善举办的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之后,神奇美丽的阿拉善,就血液一样流淌在了我的心里。很多的时候,我魂牵梦萦般就想起了她,想她孕育人间珍宝的广袤大漠和戈壁,想她擢升了一座城池的美丽石头、玛瑙珠子。
为此,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看她,风雨无阻,年年相会。今年去看她,是在人间最美的四月天里。
四月的阿拉善,天气整体向好,晴空大野阳光刚好。热情的朱炳杰大哥依然是我们的向导和车长,温厚真诚的他恨不能把阿拉善最美最迷人容颜全部给我们展现。羊肉还是那么好吃,情谊还是那么浓郁,纵使我们天天驻扎于此,朱大哥都是那样的任劳任怨不觉得烦。每次去阿拉善,叨扰最多的就是朱大哥了,这份情缘根植在我和小兔的心里,候着他有空闲来天水吃吃呱呱。
这次追慕阿拉善,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福建籍的米亚先生,喊起陕北的民歌来纯正得简直信天游一样。还有就是他对着驼群吼叫时的气场,有些釜底抽薪有些屁股生疼。我和小兔喜欢与他同行,喜欢在阿拉善空旷无垠的天宇下与这样一位大侠相遇。
石头的故事,脱离不了人的气场和气息。有人才会有故事,要不然阿拉善的石头再会唱歌,那也是属于野渡无人空对月、荒凉一片问天明。而所谓的懂石识石,都是建立在人石交流共鸣后的高山与流水、佳偶与天成。
客观地说,生活在阿左旗的朱大哥,流浪在石圈里的米亚,带我和小兔爱上阿拉善石头的“眼石之王”张建军先生,以及天南海北慕石而来的和生于斯长于斯的阿拉善石人们,他们朴素平凡的石人故事和经历,都是累积阿拉善奇石财富的根和基。若是没有了他们的舞蹈,独具阿拉善之美的另一面迷人与璀璨,就会干瘪瘪没有了养料。
在苏红图北的天边,我和小兔生平第一次看见月亮和太阳手挽着手交班。312线上笨重的货车彻夜不息,时间的轮回与周转就这样滚滚向前。如果用诗歌的词汇来形容我的感受,便是:大地昏暗,落日不落,天地互生扯不完的寂寥、空远和苍茫。真的,那种感觉太太空了,虚幻而真切,美妙而奇幻。我看见的星星就像我看见的石头一样,闪着一眨一眨的眼,一眼万年。
路熟于心的游刃有余,彰显出朱哥追风追日的好车艺。我们大吼大叫放纵天涯,呼啸甩在风里,喜悦藏在心间,一路欢畅着杀了南北一个来回。朱哥、大师、米亚、我和小兔,去年这伙,今年还是这伙,车没换乘,人没变样,就连座次位置都是一模一样。有时候觉得所谓的缘分,其实就是心有所念走在一起的平凡。   
这次有点懒,阿拉善归来已两月了,一没打理照片,二没敲点文字。是有些忙乱,但再忙也不能乱啊?要不然,石头白玩了!
赶紧奉上图文,要不然下一次的阿拉善之旅,就被耽搁了。

——附图
001:无论立在何处,都是气场和气象。藏瓷,石界舞台上经天纬地的中国范。


002:发如水,飘出自由与自在;身似缎,舞动缠绵和想念。都说天意难违,都说鬼斧神工,对此《美人鱼儿》,你还能说些什么出来?


003:苍松托起山岚,郁阴静出时间,这平铺着、逶迤着走向远方的路,表达了许多表达不出的内涵。赏石艺术的美,就是这么宁静,就是这么恬淡。


004:水晶一样,鞋子一样。就这样,一样一样地被定格了。一瞬,便是一生。


00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006:有一种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不好,就别说。静静看,就能看见想见的一切。


007:想起盖棺定谥,想起七级浮屠。其实你就是啥也想不起,也不会看不见这尊贵的颜、坚韧的骨,以及这稳稳如器般的风范和格局。


008:四月的阿拉善奇石博物馆广场,蓝天下铺出一色的白。这是真正的丽日擎天,冠盖如云。这奇石展销的范,是属于石头的,是属于阿拉善的,也是属于石界的。


009:绿碧玉,绿出一色羽动天下的传奇。
石主人看到我和小兔特别喜欢,就从高高的橱窗里拿下来让我俩细细看。热情的主人,美丽的石头,还有石馆里安静的时间和气息,都是我和小兔所喜欢和愿意停留的理由。这种难得的喜悦相逢,一半是石头给予的,一半是石头主人喜悦的心情给予的。而石主人喜悦而真诚的心情给予,在我看来极珍贵极珍惜,比之有价的石头,更值钱。为此,我就瞎琢磨:你说大家念念不忘千里万里投奔而来,记住阿拉善的诸多理由里,一定会有这份真诚而美好的喜悦在奔涌。


010:有人烟的地方就有石头,有石头的地方就是地老和天荒。在阿拉善行走,蓝天比天更远,道路比远方更长。若没有足够的爱,就千万别来打搅阿拉善。


011:时光不老,青春常在。任何事情做到极致都是美学。望着她,动心了,折服了。


012:我只想说:谁能有这样的气场,可以保持如此优雅的侧躺?估计我是被他醉美的睡态给蛊惑了,要不然,我不会奢侈地无视她的存在,摄影之后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今天看见她的时候,我很释然。有些东西,遇见便是最好。


013:活着不是不容易,而是很壮观。要不然,灼耀的蓝天,显得多没内涵。


014:沙地上睡着的不光是梦,还有熠熠生辉的理想和抱负。所有的羽化,都是如斯疼痛,烈日、酷寒以及数也数不完的恐惧与孤单。


015:石头开花,本就属于两个路数。花遇上石头和石头遇上花,谁最幸福?看着她,我想说:寂寞嫦娥舒广袖,身边怎能少了可爱的小兔兔。


016:锁阳,沙漠一宝,具有补肾润燥之药效。 我们一行长途奔袭沙漠戈壁口干舌燥,炳杰大哥说可挖锁阳解渴,说有种锁阳汁液甘甜很好吃的。大喜,遂四处搜寻,就这样,这丛长势茁壮的锁阳就被我们生擒了。
锁阳挖出,其根硕硕,朱哥说不能用刀子削皮,锁阳见铁会起反应的。朱哥找了个树枝,刮去沙土后交给我,我拿起就吃,然嚼在嘴里后丝毫没有觉出甜来了,倒是满舌满嘴的涩和苦。
大师、米亚和小兔都眼巴巴地看着我,为了也让他们都尝尝这沙漠里的美味,我故意做出味道很甘甜的样子。结果,他们一拥而上;结果,他们脸上的表情一个比一个抽搐。朱哥笑着说,这个不甜,到下一个沙地里我给你们弄个甜的吃。然甜的终于没吃着,可美好而珍贵的记忆,却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017:我举着镜头对着它,他举着头颅望着我,我俩面面相觑相互提防。其实,提防是件很无趣的事情,骆驼只是觉得我很奇怪,奇怪跑它那儿干什么?在这荒寥孤独的戈壁滩上,不要说是一只骆驼的出现,就是一只蜥蜴的窜过,也是无限的喜悦和欢畅。


018:蜥蜴在沙地里风驰电掣,每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在老远的地方停下来开始审视我了。我拉近镜头看见了它,它停下来用余光看着我。不动不驰,不远不近。


019:它的心境与沙漠一个色,相互偎依相映成辉。奔跑,投向更深更广的沙地荒滩。


020:黄沙即天涯,日子亘长,时间不动。修内心,修光阴。


021:矢志不渝的除了爱情,还有天涯路漫的相随与相伴。


022:若不是亲见,谁能想到在干旱荒凉的大漠戈壁深处,还会有如此漾漾汤汤的“水乡江南”?


023:风从西边吹起,涟从东边落下。我想在这可用“浩渺”一词比拟的水澈里,一定会有精灵的鱼儿在筑梦。


024:一丛芦苇荡四野,四羽飞鸟画天蓝。非常感谢朱哥细致用心的绕道之行,帮我和小兔圆了在大漠看天湖的梦想。说是“天湖”,一点也没夸张。你不知水从哪儿来,为何能够在此层层叠叠?你恍惚天从水中起,还能够把湛蓝的色彩留在湖底!


025:舍不得如斯美景,故又多传了一张。我想只要有机会,还想去看她。



026:太阳准备睡了,温度似乎还不想退下。四月的内蒙戈壁滩,白天正在烧热晚上的炕。


027:其实天已经黑了,只是天阔地也阔,弄得骄傲的太阳想落也落不下。真是扯不断,剪还乱。


028:月光如洗,算是见到了。要不然白昼里赤色如火的沙土,怎会在夜里恬静得漂白了的一样?朦胧织锦绣,天夜绣霓裳。沙漠腹地里的月夜,静谧之美,美若琼苑。



作者:甘肃天水刘欣


石林广记三十五


一张照片引起的捡石回忆
          
日前,我正整理电脑上的奇石资料时,突然一张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马路边的一棵小树旁静静地停了一辆自行车,车的横梁和后座上挂着鼓囊囊的袋子。背景一块大石头上醒目地刻着“农大”两个大字-------。

捡石归来,在兰州《甘肃农业大学》门前休息   2009年8月10日

看到这熟悉的地方、自行车和车上的东西,我的思绪在瞬间就回到了2009年的兰州。当年8月10号一大早,我带上干粮和水,骑上兰州石友王玉堂的自行车,经过1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甘肃农业大学”或更远的地方捡黄河石。
我来兰州的每次捡石,都让我心潮澎拜,因为每次的捡石都会有意外的收获。而具有吉祥寓意的《万山红遍》就是在“农大”附近捡到的。

《万山红遍》兰州黄河石  A面 尺寸:23x13x7公分


《万山红遍》兰州黄河石  B面 尺寸:23x13x7公分


当天,时值正午,烈日当空,挖掘机劳累了一上午正在休息,场地上没有一个人,我依然贪婪地在土石堆中翻捡着。我有点乏,因为没有收获,又不甘心离开,于是喝了几口水,吃了点面包,喘了口气,想趁工人休息的空当再多翻翻乱石碰碰运气。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收获,眼看工人陆续地从工棚走出来,马上就要上班了,我只好往回走,因为挖掘机一旦工作,是不允许闲人靠近的。就在我放弃这次机会,从高土堆上下来时,一块露出鸡蛋大小的微微泛红的石头吸引了我。我忙从土堆里扒出,石头长二十多公分,高十几公分,大部分都被湿泥糊住。我走到黄河边,避开激流中的漩涡,小心地将石头的泥土洗掉,一块壮丽山川的画图立刻呈现在我眼前。石头整体为粉红色,两面均可观赏,A面被黑色的纹理勾画出重叠的、近浓远淡的山峦,山峰呈波浪型依势而上,峰头高耸,层层叠叠,直达天际。相形之下,左边山峦低矮,但被浓墨重抹后,不经意间却增添了无限沧桑和厚重感。整幅画面,峰峦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红黑相映之间彰显出山峦的高贵气质和磅礴大气的神秘景象。B面构图与A面有所不同,其峰峦浑圆,宛如浪涌,层叠处远近得当,越发显现出笔力的厚重和山峦的苍劲;而浓墨重抹处与A面相左,被安置在右边,致使画面更加的生动和富有情趣。由于A、B两面都以红色调为主,且均为山势,故取名曰:万山红遍。



说不清这是我第几次捡石,总之,每当我来到兰州省亲,总是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去捡石头,这似乎成了惯例,好像来兰州不捡黄河石,就像来兰州没吃到手抓羊肉一样,会令人遗憾。我最初是在银滩大桥旁的沙堆里捡,沙农淘沙后将石头弃置在一旁,一堆一堆,诺大的空旷地,我一人置身其中,如同独自进入宝藏洞。而后随着市政的开发和建设,银滩大桥旁已建成绿地,石头被埋在了地下,我便沿着北滨河西路向黄河上游走去。那时,“农大”附近的北滨河西路还正在建设,而岸边的高楼正在打着基础,石头被一堆堆地翻出来,雨水一淋,裸露着,张开笑脸等待着有缘人------。
如今,十多年一晃而过,往事如同东流的黄河水,一去难以复返;然而,唯一能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在兰州的日子里从来就没有虚度-----终日与黄河石为伴。每当我看到捡来的黄河石,也能模糊地回忆起在兰州捡石的美好时光和那一堆堆引人神往的卵石,可是这些,也已经离去,成了遥远的记忆。而唯有这张以自行车为主角的照片,还在清晰地铭记着我那段既劳累又愉快的捡石故事。

作者:刘先令


本文转自中国奇石

183 人喜欢
 此文章已有 1276 人浏览
标签:
推荐人:    联系方式: